編者按: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把人生分成了8個階段,20~30歲被歸為成年早期,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有:
社會心理危機:親密對孤獨
中心任務:關心
正面后果:組成密切關系,和他人分享
發(fā)展障礙:疏離社會、寂寞孤獨
自我品質:相互關懷,同甘共苦
重要關系:配偶、朋友
成年前被控制的時代過去了,Now you are on your own。成年后的三個階段都有一個長久共同的任務就是“對早期人生進行總結,并認識到你可以對過去做出改變”。前面五個階段你無法掌握自己,只能任由環(huán)境塑造,而從現(xiàn)在開始你將用余生去完整自己。
《25歲,可能是人生最尷尬的一個年齡》
文:布川winbert|微信號:刺猬之島
以前聽說,人的長大是突然之間的事兒。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所謂的長大、成熟,但是我突然清楚的意識到自己不再年輕。昨天還以為自己的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像是還沒有分化的細胞,可以分裂成任意器官。今天就發(fā)現(xiàn)很多世界冠軍都比自己年輕很多、那些不大自己幾歲的人已經(jīng)坐上了現(xiàn)在還不敢想的位子。還在考慮著如何把前浪拍在沙灘上,突然自己就已經(jīng)被后浪拍在沙灘上。
在25歲這個年紀,每隔幾步就一個路口,少有人知道該走哪一邊,像是吃飯的時候要選人多的餐館一樣,很多人擠向本來就人滿為患的路。偏偏很前方的路口又很窄,千軍萬馬去闖獨木橋,想來世上已無陽關道。公務員、事業(yè)單位這些香餑餑讓意氣風發(fā)的年輕人們明爭暗斗,為的不是什么理想、自我價值,只是穩(wěn)定的一個月幾千塊的皇糧。干什么不重要,拿多少才重要。工資不重要,福利才是王道。
話又說回來,這并不是我們的錯,我們也是被詛咒的一代。
夢想
好久沒聽人說過這個詞,也很久沒有見過這個詞了。誰的心里沒有夢想的種子?可偏偏這個時代使用這種文字的人地方不是一塊肥沃的土壤。在這片土地上,如何生長不重要,長成什么樣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結了什么樣的果實。
太久沒有看見身邊的誰實現(xiàn)他的夢想,也太久沒有聽見誰實現(xiàn)了夢想,因為看看身邊的人,都夢歸夢想歸想,該干嘛還是干嘛。所以我在想,到底有沒有夢想這種東西?
它會不會像小時候不蓋好被子睡覺時媽媽說的會吃腳丫子的怪獸一樣,只是童年時讓我們按照某種方式成長的工具。長大后我們在課本上學到其實沒有會吃腳丫子的怪獸,可是沒有人告訴我們其實也沒有什么夢想。
我聽過很多人對我說,真希望你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像是把最后的希望寄托給我一樣。后來我看新聞聽說有人打算開始環(huán)游世界,我內心非常希望他能走完。那一瞬間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藏在心底的那些很難實現(xiàn)的愿望,總是需要找個寄托。
我終于明白為什么如海子這樣能寫出“為每一顆樹取一個溫暖的名字”的詩人,如梵高這樣能畫出最明亮的黃的畫家,最后都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大海很遙遠,但并沒有遙不可及,只是我們的生命過于沉重。
城市
與夢想最相關的,應該是度過時間的方式,即生活方式。沒有什么生活方式是一定正確的,每個人都責無旁貸的要去考慮并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個時候“城市”的選擇就成了如今大多數(shù)北漂青年最糾結的話題。
一線城市節(jié)奏快、刺激、機會多、牛人多、帥哥多、美女多、吃的多、玩兒的多……總之就是選擇多。而現(xiàn)代社會有一個物質發(fā)展解決不了的社會問題,就是面對多元化選擇的時候,人如何能夠從選擇中獲得最大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因為從經(jīng)濟學角度來說,選擇多意味著機會成本大。
簡單而言就是,如果某天晚上有兩個朋友約你,一個去逛街,一個去聊天,那么你的選擇只會造成一個機會的丟失??僧斈程焱砩嫌?0個朋友約你干不同的事的時候,你就會開始痛苦,每一個約會都有你想要的方面,這時候你得到的是1,失去的機會是9。而最痛苦莫過于戀愛的時候,其實每個人都會是真愛,問題是你倆有沒有真正去愛。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是人類的本性,只不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騎驢找馬的資本,不同人有不同的騎驢不找馬的淡定。
我一直覺得我向往小城市的生活。在這樣一個城市有另一個我,可以每天下班陪家人吃飯,然后看看書,寫寫字,和朋友出去聚聚……不用擠地鐵,不用每天用兩個小時“在路上”。到底有什么東西是我放不下的呢?或許只是一個自命不凡的平凡人對自己不平凡的期望。每種價值觀背后一定都有某種哲學思想的傾向。
房子
如果進行“中國最重的字”評選活動,這個字應當是毫無懸念的勝出。如果說“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這樣的話語是一種灑脫的話,那么“不要迷戀哥,哥沒有房”一定是最黑色的幽默。記得兩年前我剛畢業(yè)的時候,成天算著這么才能買房子,可左算右算不吃不喝都得20來年。正當在這個夢魘中掙扎之際,一條手機報拯救了我,報上明確指出北京房價5環(huán)均價已經(jīng)過萬,而且今后只會漲不會跌。突然之間,世界一片光明,那是我到北京幾年天空最藍的一天,空氣最好的一天。因為我終于不用再痛苦,我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會搭上環(huán)游世界的錢去買一個廚房。
不買歸不買,可難免受到身邊人的影響,尤其是可能是未來丈母娘的廣大中年婦女們。當去年某專家拋出“丈母娘需求”是剛性需求的時候。那段時間對于丈母娘這個物種的普遍印象跌倒了歷史最低點,后來社會上的某個群體讓我找到了阿Q的點,這個群體就是傳說中的小三。我發(fā)現(xiàn)雖然丈母娘都要求有房子,但是基本都只要一套,而現(xiàn)在的情況是有一套房子就可以有一個女人。想到此,我心情開朗許多。雖然我對女人商品化一直不能接受,但是至少這讓我看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調節(jié)下,男性同胞們可以有更多選擇,而這完全是一個買方市場。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中國男女比例大概是110:100,也就是說按照理論,每110個男人就有10個沒有配對的女人。但實際情況是GAY比LES多,也就是說男同胞們可以內部消化一部分,所以從性向選擇來說這個比例基本是合適的。但是如果把那些有多套房的老總們納入考慮范圍的話,還是會有一部分男人沒有老婆。簡而言之,大齡單身漢的數(shù)量和有錢人們多余房子的數(shù)量成正比。
無論你是以一套房為目標,還是以多套房為目標,你都繞不開“房”這個字。每一滴水都背負著一塊磚的重量,怎么還能激情的奔向大海。
戀愛
這絕對是史上最能樂此不疲的老生常談。十幾歲的時候如果聽到“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和你一起躲過雨的屋檐”,眼前一定會浮現(xiàn)某個面孔,然后內心激動的一塌糊涂。
而到了我這個年紀聽到這句詞,眼前浮現(xiàn)的只是一個模糊的樣子,像是給每個過去分一個權重,然后取了加權平均后計算出的樣子。前幾天我在文化巷突逢傾盆大雨,雨暴躁的下了1個多小時,我就無奈的在屋檐下站了一個多小時。一開始是很煩躁的,后來慢慢的平靜下來,最后甚至開始欣賞雨打在不同材質上的聲音,欣賞雨劃過每一種顏色的透亮。然后我突然明白,從來不曾有什么屋檐,最美的始終是下雨天。順便說一下,對于方文山這種30來歲的老男人還能夠寫出如此單純的句子,我感到十分開心,想想咱們人才濟濟的大陸居然“親愛的你慢慢飛”都能響徹大街小巷,我頓時對臺灣的社會氛圍刮目相看。
前段時間流行一個簽名“我想早戀,可是已經(jīng)晚了。”看到的時候,我和眾多人一樣報之一笑,再之后我認真想過這句話。我們懷念的不是早戀,而是為了愛情沖破禁忌的激情和勇氣。以前總是聽說大學里的愛情有多單純,當時不相信,畢業(yè)了才知道。當愛情被作為一件華麗的旗袍掩蓋在種種利益之上放在臺面上討價還價的時候,你才會知道單車后座上那緊貼背的擁抱是多么的真實。我不否認,我羨慕,甚至嫉妒那些從大學走過來的愛情。
當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進入準婚年齡,單作“愛情”來講的愛情已經(jīng)束之高閣。很多實際的問題浮出水面,我并不是排斥這些東西,可是似乎我們走的有點兒遠了。參加過很多婚禮,每場婚禮上都會有誓詞:“無論平窮、疾病巴拉巴拉……,我都愿意和你在一起。”可真正包含淚水說出誓言的并不多。
陸川在參加完劉燁婚禮時說,西式的婚禮和葬禮都能讓人思考很多,關于生命、關于意義,而中式的就是圖個熱鬧。當我們什么都想要,硬把西式婚禮加入儀式時,并沒有看到人家精華的東西,而是照虎畫貓的學了個形式。當誓言都只是一個過場,我們還能把什么當真。
前幾天去民政局開未婚證明,有一個窗口沒人,我屁顛屁顛的跑過去辦。那位大叔悠閑的看著報紙,但是又聚精會神,我叫了兩聲才會過頭來。我說,師傅我要開一個未婚證明,他隨口即問,結婚了沒。我一時被問傻了……要是結婚了,我開個P的未婚證明啊。然后他遞給我一張單子說,填好了隔壁辦。當我填好單子后,隔壁的女士很熱情的招呼我,小伙子過來這邊辦。我還納悶兒為啥服務態(tài)度這么好,她隨即接著說,他那難得今天清閑,讓他休息一下吧,平時忙的不行。我這才仔細看了他的窗口,有一個其實很顯眼的牌子上寫著“離婚手續(xù)辦理”。我頓時就樂了,聽說過結婚排不上號的,原來離婚也得排隊啊。而與他一桌之隔的是“結婚手續(xù)辦理”。臨走時又看了一眼那位大叔,作為一個納稅人,能養(yǎng)這樣一個閑人,也未嘗不好。
雖然愛情是不分階級的,但是我如今真有“Too poor to love.”的感覺。我不排斥也不反對物質的享受,可是如果物質消費是為了填補內心缺乏的安全感、存在感、關注感,那你將把自己活生生變成一個黑洞。
中國沒有大范圍的宗教信仰,所以解決內心與外界的關系是個很復雜的問題。早期蔡元培校長提出過“美育代替宗教”的救贖思想,如今考藝術的很多是為了成名。記得有哲學家說過,愛情說穿了是一種信仰——相信,相信他/她是愛你的,相信你們終會在一起。而如今愛情更像是一場囚徒困境的博弈。
不過,倘若你敢牽我的手,我還是敢拉著你一直走到墳墓。
哲學
哲學討論的是人,更多關注的是人的本質,存在的意義。而每種觀點都能夠催生出截然不同的人和生活方式??梢哉f每種向往背后都有一種哲學取向的左右,就算是沒有看過任何哲學書籍的人。因為哲學不是一門科學,需要專門的學習,而是一門對于世界看法的學科,每個人都可以有意見。
初中的時候我們只知道好好讀書是為了上好高中,然后上好大學,然后找好工作,當畢業(yè)了才開始去思考:什么是好工作?當我們還不能理清思緒,就得被迫接受一個巨大的標準:收入。然后就有各種各樣的廣告,告訴你有錢的好處,然后就一頭扎進經(jīng)濟浪潮之中。
生活理想、生活方式、自我價值統(tǒng)統(tǒng)拋在后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本著打哪指哪的態(tài)度蝸居在城市之中。
社會
有些事情,明白了是很可怕的。比如對于這個社會的理解,其實從古至今人性變化不大,在我有生之年也不會有重大轉折。所以我想是時候停止去獨善其身了,沒有書生一個國家照樣發(fā)展。以前我相信文字、圖片雖然不能改變世界,但是能改變人們對世界的看法?,F(xiàn)在我不這么覺得了,人不經(jīng)歷刻骨銘心的痛就不會反思,歐洲悲劇的意義正在于此。而在這片土地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當某個社會事件獨立出現(xiàn)時是一場悲劇,而一旦成風就成為了潛規(guī)則式的喜劇。前段時間老郭被封殺我就想,以前翻墻看到的都是悲劇,以后終于翻墻終于有可能看到喜劇了。
我們從小就學習很多規(guī)則,長大以后會發(fā)現(xiàn),越是劍走偏鋒越容易成事。規(guī)則就像是火鍋里的菜,有的人一直告訴你菜好吃,但是他拼命夾肉。我也終于明白當初辭職時老板跟我說的那些束縛著我的東西究竟是什么。我們似乎處于一個突破道德底線無所謂,甚至游走在法律邊緣也可以的社會。對于那位西太平洋博士的“寬容”顯示的并不是我們民族博大的胸懷,而是極度功利態(tài)度。馬云說,一旦你成功了,那你說什么都是對的。他是有智慧的,因為這句話是對這個社會現(xiàn)象較為和諧和華麗的形容。在此問題上韓寒是很識時務的,及時把自己的學歷從高中改到了初中,大有大勢難違之意。
一個憤青變的不憤青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為他知道的太多了……
點擊在線咨詢澤稷老師,ACCA中文寶典免費領,更有機會獲得海量免費ACCA學習資料。